深圳市印刷行业协会

SHENZHEN PRINTING ASSOCIATION

二维码
深圳印协会员管理系统

资讯平台

英国出版业调研

时间:20/02/2012 发布者:商务部网站

    一、出版业简况 

  英国虽然版图狭小,人口只有6200万,却是出版大国和出版强国,出版业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全英国注册的出版社有两万余家,活跃的出版社(公司)约2400家,每年出版新书超过12万种,若加上再版的书籍,英国每年印刷的书籍种类超过100万种,年销售图书超过50亿英镑。出版业是英国创意产业中最大的子行业。 

  伦敦是英国出版业的中心,绝大多数出版社集中在伦敦,另外在牛津、剑桥、爱丁堡和格拉斯哥也有一些重要的出版社。英国年出书100种以上的大型出版社(公司)有40多家,年出书50~100种的中型出版公司有340多家。 

  英国主流出版社 

  英国出版实力最强的大型出版公司有:麦克米伦出版公司(Macmillan)、牛津大学出版社(Oxford University Press)、企鹅集团(英国)(Penguin Group UK)、培生教育(Pearson Education)、哈伯考林斯(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布莱克维尔科学出版公司(Blackwell Publishing)、剑桥大学出版社(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泰勒与弗郎西斯(Taylor & Francis)、霍德-黑德林(Hodder Headline)等。 

  英国大型出版集团基本上都是跨国公司,在世界许多地方设立办事机构或分公司,或在别的国家、地区并购著名的出版社(公司)。英国主要的政府出版机构是皇家文书局(Her/ His Majesty's Stationery Office)。 

  出版业的法律环境 

  英国出版业的法律体系比较完整,形成了以普通法为主、以专业法为辅,两者相辅相成的法律环境。英国没有《出版法》,但涉及出版的有关部门法律约二十个,基本上涵盖了出版的各个环节,除了版权法、数据保护法等专业法之外,涉及出版内容的其他法律还有儿童保护法、邮局法、官方机密法、商品销售法、消费者保护法、贸易活动限制法、转卖价格法、公平交易法和竞争法等。这些法律对出版有许多明确的规定,如禁止出版泄露国家机密、损害国家利益、毁坏他人名誉,严禁有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出版物出版等。 

  政府管理 

  英国文化委员会(British Council)是负责对英国出版业进行指导的政府部门,它制定有关政策,与出版商协会(The Publishers Association,1896年成立于伦敦)、苏格兰出版商协会(Scottish Publisher Association,1974年成立于爱丁堡)等协同开展工作,开拓英国图书、期刊的海外市场。 

  英国出版管理体制是注册登记制,个人、团体或机构都可以申请办出版社(公司),各种资本均可自由投资出版业。英国政府不直接干涉出版问题,也没有新闻出版检查制度。在英国,个人、团体或机构等开办出版社无须通过政府审批或许可,可以随时登记注册,只需在威特克(Whitakers)条码公司注册登记,申请国际标准书号。国际标准书号只是为了方便识别,并非官方许可。 

  出版业税收 

  英国历届政府从未对图书、期刊、报纸征收过任何增值税,从而使图书与其他出版物始终处于零税状态。目前,英国政府对一般商品征收20%增值税,对图书、期刊、报纸均免征进口税。英国主要向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印度等国出口图书,主要从美国、荷兰、意大利、法国进口图书。 

  英国政府为向世界推广英国文化,大力支持出版业占领世界图书市场,设立文化委员会,每年拨出百万英镑的图书推广费,鼓励、资助英国出版公司的出口图书,在海外举办或参加各种图书展览。英国投资贸易署每年也向部分英国出版公司提供几十万英镑的图书出口补贴。 

  出版业的经营 

  英国出版社绝大多数是私人性质的股份制企业和家族型公司,出版社以市场为导向来策划组织选题。出版活动完全是一种商业行为,出版社没有专业分工,可以自主决定出书范围、出书计划和出书种类,在法律允许范围内自由开展出版经营活动。 

  图书在英国通常分为三类:大众读物、教育图书、学术和专业图书。大众读物主要指的是消遣类和娱乐类图书,如小说,销量很大,约占英国图书销售总额的74%;教育类图书主要包括中小学教材和学习指导图书,约占图书总销售额的19%;学术和专业图书,约占图书总销售量的7%。 

  英国约有1.2万家书店,200多家图书或报刊批发公司,大型书店3000多家,英国的图书发行方式主要有直接销售、间接销售两种。此外,由于许多英国人参加了图书俱乐部,图书俱乐部也是英国直接销售图书的重要渠道。 

  二、英国出版业的特色 

  英国是现代出版业的发源地,拥有世界上出版历史最悠久且始终保持活力的出版社,如创立于1584年的剑桥大学出版社,创立于1585年的牛津大学出版社,它们现在仍然保持年出书1000种以上,期刊80种以上。经过数百年的发展,英国出版业已形成一整套市场运作模式,并随着经济全球化,呈现出国际化、集团化、专业化、网络化的新发展趋势。 

  (1)以版权为产业核心。借助语言、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优势地位,英国出版业近几年来快速实现国际化,并以版权贸易影响着世界出版。早在1709年,英国通过《安娜法》,以法律的形式对版权进行保护。经过近三百年的发展和完善,版权贸易已成为英国出版业的支柱,英国是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版权输出国。英国对版权的保护和开展国际版权贸易有一整套较为完备的体系和成功的做法,无论是合同条款的签订,还是具体的运作都较规范。 

  英国出版业的并购实际上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社对知识产权和品牌的购买,目标是最大可能地占有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来占领市场。在一定意义上说,谁拥有版权,谁就拥有财富。因此,英国出版界高度重视版权工作,特别强调对版权的所有权。例如培生集团在与教育类图书的作者在签订合同时,就要求作者把版权一次性卖给出版社;在签订大众读物出版合同时,最大可能地获得版权代理机构的授权。正因为如此,培生就成为英国拥有版权最多的出版社之一,每年的版权贸易就创造了数百万英镑的收入。 

  (2)重视国际市场。为占领更广泛的市场,实现利益最大化,英国大多数出版集团和大型出版社都定位在国际化出版,极力向海外扩张。在机构配置上,设立英语图书出版部(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如培生集团、剑桥大学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和麦克米轮出版公司等。他们从选题策划开始就着眼于国际市场,不局限于英国国内的狭小市场范围。图书的设计,通常采取“一书多版”的方式(即在出版英语版的同时,大力出版诸如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汉语等不同语种的版本),以降低成本,获取更大利润,增强国际竞争力。他们还通过收购或兼并国外出版公司等方式打入别国的图书市场。如D.K出版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就树立了为国际市场出版图文书的出版理念,将出版主要定位于国际市场,90年代以后就先后在美国、法国、德国和澳大利亚成立了分公司。为开拓中国的图书市场,D.K出版公司在北京设立了办事机构,以加强与中国出版社的版权贸易和合作出版。D.K出版公司针对不同国家的需要,专门设立了中文、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十多个不同语种的销售部。 

  (3)并购活跃。近几年来,英国出版公司通过并购的方式组建起大型出版集团的现象较为普遍,并购的频率也越来越快,这对英国出版业乃至国际出版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英国的出版集团化不是用行政手段强行捏合,而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是出版公司之间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强的竞争力,在市场、资源、财力、知识产权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使自己处于主动地位而进行的自由、自觉但不自愿的市场经济行为。集团化本身不是目的,而是通过集团化的管理与运作方式的转变,实现双赢目的。 

  在英国,出版业的并购不仅仅在国内出版公司、出版社之间进行,还在国际间进行,英国出版公司购买美国、德国或法国的出版公司、出版社组成巨大的跨国出版集团,与此同时,美国、德国、法国的出版公司、出版社也到英国购买出版社、出版公司组建跨国公司。兼并和收购并不完全是“以大吃小”,也不意味着兼并方要剥夺被兼并方相对独立的经营权,而是在出版集团的统一目标下,各自利用自己的品牌继续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实现双赢。 

  (4)强调专业化。出版集团扩大规模容易,但准确把握适度规模十分困难,而克服自身的负面影响更难。由于规模的快速扩张,集团对市场的反映能力降低,敏感性下降,资金出现困难,协调工作日趋繁重,原有的核心出版物竞争能力下降,出版特色淡化,版权管理困难重重,冗员增多。因此,成功的大型出版集团并不是什么书都出版,而是坚持走专业化的道路,在最有竞争力的领域出版核心出版物,使自己出版社商标成为“最可靠信息的标志”。 

  出版社的经营思维通常是在保持和发展自己核心业务前提下,积极开展新业务,通过兼并使自身更加集团化、国际化和多样化。培生集团虽然出版大众读物、专业图书、工具书等,但就其集团自身而言,教材、国际英语和外国语出版仍然是核心出版物,其他出版物由其成员公司出版。市场的需求是多样的、发展的,任何出版集团都不可能也没有能力垄断全部的出版市场。 

  在英国,7家大出版集团占有市场的大部分份额,但更多的出版社是中小型出版社,他们以其灵活的机制、对市场需求敏捷快速反应和高质量的专业图书在某一细分市场做得有声有色,就是大型出版集团对他们也刮目相看,不敢等闲视之。出版基督教图书的牛津狮子出版社(Oxford Lion Publishing)就无人能够取代。 

  (5)市场化运作。英国图书的出版过程不是由一家出版社独立完成的,而是由出版社与出版社之外的编辑力量共同完成。英国出版社的管理体制大多是企业化的总经理负责制,管理理念是充分发扬民主、发挥职工自主性和激发创造精神,并自觉自愿遵守规章制度。管理模式主要有集中式管理和分散式管理两种。 

  集中式管理就是总经理直接管理编辑、生产、营销、人事和财务等部门。英国传统家族式出版社和小型出版社一般都采取这种管理模式。分散式管理就是在总经理领导下,出版社分为几个大的部门,每个部门任命一位部门经理,每个部门再细分为编辑、生产和营销发行部门。部门经理不仅负责编辑工作,同时还要负责生产、发行部门,现代化的大型教育出版社都采取这种管理模式。 

  英国大型出版社通常有以下几个部门组成:管理层(由资方招聘)、财务部、编辑部、版权部、制作部、其他人员。其中,以编辑部人员最多,占全社人员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他们的任务就是根据出版社的要求,制定计划,管理版权,开展选题策划,联系作者,签订出版合同,落实项目经理。 

  编辑部通常由以下人员组成: 编辑部主任(editorial director):负责编辑部门组织管理工作,协调与其他部门的关系,研究图书市场信息。高级编辑(senior editor):又称策划编辑,是选题策划专家,市场营销的高手,编辑力量的核心。负责选题的策划与组织工作,寻找合适的作者并与之签订出版合同。 

  一名高级编辑每年要完成约30种选题的策划与组稿工作,并与作者共同探讨、落实书稿的撰写,全书结构的设计、市场营销的策划等,不承担书稿的具体审读与编辑加工工作,文字编辑(copy editor):负责书稿的案头工作,落实作者的稿子,审读书稿,对书稿提出修改以及出版意见和建议;审看校样,与生产部门联系,设计、印刷书稿。一名文字编辑每年要完成10种左右书稿的加工任务。助理编辑(assistant editor):刚参加出版工作的编辑,相当于编务人员,协助高级编辑和文字编辑工作,处理编辑部日常事务工作。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文字编辑、校对人员、设计人员等,他们为一家出版社工作收入远不如高级编辑,遇到裁员时又是首要对象,因此,他们更愿意自立公司,成为自由职业者,实现社会化服务。他们往往以一本书为单位,组成项目经理人,负责全书的编辑、校对、设计、复制和市场营销等。项目经理在市场的出现已成为出版社的必要补充,他们不需要出版社负担全部的员工费用就可以得到更好的出版服务,使出版社有了增值的可能。 

  英国的人力十分昂贵,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降低成本,出版社尽可能不用或者少用正式员工,更愿意到社会上聘请项目经理,或者学校的老师、研究人员、专家等帮助审读、编辑、校对书稿。项目经理按照出版社的要求,全权负责书稿的编辑加工、审读、校对、复制甚至图书的市场营销,以合同的方式,确保图书高质量按时出版。 

  (6)编辑工作以赢利为目标。在英国,出版与其他行业一样,通过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实现利润最大化,赢得最大的利益。20世纪80年代,英国开始实施为市场而出版的理念,把市场放在第一位,在满足市场需求的过程中实现赢利。因此,在做出决策时,出版社常常要进行自我评估和外部环境评估。首先,准确分析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变化,如政治因素、经济政策、社会变化、技术发展等;其次,分析本社以及图书的优势、特色、劣势,将面临的机遇和风险等,由此做出准确的市场定位。在此基础上,出版社最终确定出版目标、市场目标和经济目标,如出书品种、市场份额、投资总额、成本核算、销售收入、利润指标、投资方收益等目标。编辑工作就紧紧围绕这些目标展开。 

  (7)图书零售无定价系统。英国图书销售主要有直销、寄销、批发、会员购买等方式,但是,英国的图书零售不是按照图书的定价销售。几年前,英国取消了图书定价系统,图书的零售价格由零售商自己确定。出版社根据图书的成本、目标利润、市场需求、图书的类别等在图书上标明“建议价格”,按照这个价格以一定的折扣批发给零售店。各零售店根据自己所处地域、读者情况、图书情况等自行确定图书零售价格。 

  一般情况下,因大众读物深受读者喜爱,市场销售情况良好,因此,大众读物特别是新版的大众读物按照图书“建议价格”销售,在一个或几个销售周期过去后,零售商就以打折扣的方式销售。而教育、科技、工具书等,在不同的地域、街市、书店等,其零售价格完全由书店经营者自己确定。零售价格取消统一定价后,每个图书经销商都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市场竞争,把主要的精力和资源优势投入到优秀图书的销售上。 

  一些大的书店因销售业绩突出可以从出版社得到更高的折扣,获得更高的利润,从而占领更大的市场;而小出版社则通过提高服务等手段来吸引、营造购书者,让购书者在买书的过程中得到超值享受,由此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取消图书定价系统一度引起英国图书出版、销售界的激烈争论,也极大地激活了图书零售市场。从几年来的实施情况来看,虽然因零售商特别是一些大型超市向出版社索要高折扣,导致出版社利润有所下滑,但总的来看是利大于弊,益处显而易见,一则鼓励出版社更快、更好、更多地出版图书,其二是极大地促进了市场竞争,规范市场规则,读者真正得到了实惠。

上一篇: 2011年中国造纸原料进口量现上升态势

下一篇:中国非遗成果展 雕版印刷技艺展台最火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