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12/12/2013 发布者:中国新闻出版报
会“呼吸”的水果包装,可以更长时间地保持水果新鲜;能杀菌的熟食包装,熟食放在真空包装中,不但能阻止外部空气进入,而且如若包装内出现细菌,也能将之消灭;带风味锁的咖啡豆包装,“选择”性地让“喜欢”的气体进入,阻止“不喜欢”的氧气进入,保鲜又保质……
如果这些有趣的包装被摆在货架上,想必会吸引不少“尝鲜者”踊跃购买。“通过研发新型的包装技术延长食物保质期,这将成为食品包装领域的趋势。”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斩钉截铁地说:“简单地依靠防腐剂延长食品保鲜期的时代已经过去。”
当记者首次在北京印刷学院绿色研究院成果展示厅内看到文章开头那款会“呼吸”的水果保鲜塑料袋时,眼前一亮。透明材质、卷筒塑料膜,普通消费者用肉眼基本区分不出其与普通塑料膜之间的区别。然而它有着可以交换有用气体的独特的DNA,可以从空气中过滤出氧气,然后再将水果呼出的二氧化碳排出来,普通中尽显与众不同。
最为神奇的是,该项目研发带头人北京印刷学院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教授李东立告诉记者,这款塑料包装本身还有杀菌功能,可以在包装水果后缓慢释放出无毒的天然杀菌剂,以防止水果变质,从而达到长期保鲜。
但是遗憾的是,上述这些包装形式在我国大多还只存在于实验室中,并没有实现批量生产,所以距离消费者还有很远的距离。李东立介绍,新型包装产品在欧洲和日本应用比较多,尤其是杀菌包装和吸氧包装。国内市面上有吸氧包装,如月饼包装,但是是将吸氧材料放在塑料袋中再装入月饼盒,而不是塑料薄膜直接含有吸氧功能。前者一般可以把食品的货架期延长一半时间。
那么这些新型包装形式多久才能在国内批量生产,让老百姓拿到手里呢?李东立给出的答案是“五年”。
对于同样的问题,董金狮却并不像李东立那么保守。他认为当今技术发展迅猛,而且没有国界,只要是消费者需求的一定会被市场迅速捕捉到。从研发到市场应用,董金狮认为周期不应超过两年。“不要将技术只是成为研究成果,而要成为财富”。
新型包装技术虽好,却是把双刃剑。因为延长保质期不是根本目的,合理范围内延长保质期,让消费者吃到以往吃不到的新鲜食物才是目的。如果无限制延长保质期是以食品的营养无限流失为代价,那就歪曲了包装本身的原始定位。因此,企业与社会应当共同来平衡食品保质和营养二者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