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02/07/2014 发布者: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数据显示,现在全世界印刷市场上95%的页面图形印艺印刷仍然在传统板块,但是只占总体市场5%的数字印刷占所有市场总价值44%的份额。这个数据很有效地向印刷的厂商展现了一点:数字印刷可以给他们带来非常大的价值机会。近日,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采访了虎彩印艺股份有限公司和惠普公司打印与信息产品集团(PPS)的相关负责人。
“数字印刷未来能否取代传统印刷,现在还不确定,但是数字印刷未来一定是一个主流方向。”谈到传统印刷与数字印刷未来发展前景,虎彩印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成稳如是说。惠普公司打印与信息产品集团(PPS),亚太及日本地区图形印艺解决方案事业部副总裁兼总经理GidovanPraag也谈到,“出版商已经发现,传统印刷与数字印刷是可以完成互补的,更多短版业务可在数字印刷上实现,量比较大的业务仍然用传统印刷模式来完成。与此同时,个性化和时尚化也成为数字出版业务中重要的成分和因素。”
按需印刷是数字印刷与传统印刷最大的不同之处。而在按需印刷这个天平上,一端是降低成本、较少库存,一端是寻求更多创造价值点。随着按需出版的发展,这个天平逐渐向创造价值倾斜,在图书和内容上创造出新的增值点,虽然中国还有一段路要走,“但我相信中国会朝着这样的情形迈进。”Gido对中国按需市场发展充满信心。
变革是印刷行业的DNA
“变革是我们这个行业的DNA”,Gido的话很好地诠释了印刷行业的特质。虎彩在变革,从之前做包装,现在发展新的业务模式,其在按需出版方面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模式是为出版社印制图书,一种模式是通过互联网平台销售断版书。惠普也在变革,这次与虎彩合作的HPT620机型就是很好的展现。(详细报道请见本版《印刷机也可以定制新型惠普印刷机助力虎彩全新出版模式》)惠普公司打印与信息产品集团(PPS),喷墨轮转解决方案事业部副总裁兼总经理AurelioMaruggi认为,“惠普在彩色印刷机型方面非常强大,而此次合作黑白机型,则是看到中国按需出版印刷的市场潜力”。
“我认为在未来,出版社的成功与生存,都取决于他们能否接纳按需印刷。”惠普公司打印与信息产品集团(PPS),亚太及日本地区图形印艺解决方案事业部Indigo/Inkjet数字印刷董事及总经理RoyEitan从三个角度进行阐释。第一,按需印刷不需要进行库存,与传统印刷库存容易造成报废相比,可以大幅降低成本。第二,通过按需印刷,可以提供更多图书种类,增加收入。第三,可以规避风险。按需印刷可以对新书进行试印,从而试探市场的反映,如果反映良好的话可以进行更多长版的印刷。
此外,“数据传输方式改变了,我们如何知道印刷厂到底印了多少本”、“版权会不会在数据传输中被侵犯”等一系列按需印刷中业内普遍担忧的版权保护问题也在技术变革中得以解决。Aurelio指出,数据安全是惠普IT新形态下重要的支柱,拥有全套的数据保护技术,这对于出版商和生产商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为此惠普公司研发出了核心的“云生产”技术,通过“云”,实现从上游的文件保护到下游销售时的数据保护。与此同时,这项技术中有一个内嵌的模块,出版商通过专有软件可以看到这里面的内容,该内容可以实现出版商对图书的印刷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并统计。陈成稳则从印刷企业的角度给出答案,其认为:“印刷企业是生产平台,可以帮助出版社印刷、乃至物流到读者手中,但是书号、版权都还在出版社手中,出版商和印刷企业之间是合作关系,按需印刷是让大家实现双赢。”
注重降低成本更关注创造价值
“按需印刷和传统印刷不只能够同时存在的,而且按需印刷可以给客户带来其他的价值。”Aurelio谈到,“过去5年中,在与北美和欧美客户沟通时,我们发现他们的兴趣点正在悄悄发生变化,从过去只关注怎样降低成本,到现在他们更加关注怎样创造价值、怎样创造出新的产品,把印刷的内容向其他更深层级的方向推进,这些都可以在数字印刷上得以实现。”
惠普跟北美一家印刷公司做了一个有意思的研究:之前,这家印刷公司只是使用传统的印刷机器生产,印刷机器的使用率大概是35%——40%。为什么利用率这么低呢?因为传统的印刷机器主要是为了长板的业务而设计,但这家公司有很多短版业务,而这些短版的业务在传统印刷机器上使用的效率不高。在采用惠普不同的数字印刷机之后,可以使用数字印刷机制作短版、个性化、按需生产的业务,其他的传统模拟印刷机做长版业务了,由此把传统印刷机的使用率提高到70%。
与此同时,惠普合作的一些主要从事教育图书出版的企业,赢利模式也已经发生了变化,除了纸质版图书外,他们还推出了数字版图书,两种版本同时并存,数字版图书刚开始只是为了满足读者更加个性化的需求。结果没想到的是,数字版图书为他们带来超出预想的价值。
当按需印刷跳出节约成本的目的之外,或许会有意外的收获并发现新的价值,Aurelio介绍的两个案例对中国按需印刷未来发展具有借鉴意义。其认为“在中国市场上,大部分的客户仍然集中精力关注数字印刷怎么样使他们的成本优化、库存降低。我相信,未来中国客户会像其他地区的客户一样,更多关注怎么样在图书和内容上创造出新的价值。”
当然,每个国家的发展情况都会有所不同,也许中国要花长一些的时间和各方的齐心协力,才能最终到达西方发达国家现在的情形,“但我相信中国也正在朝着我们在其他国家看到的一样的情形迈进”。Aurelio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