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1/08/2015 发布者:文汇报
2015上海书展的会场人头攒动,图书出版行业的外围阵地也捷报频传。前天,主打阅读的微信公众号“十点读书”传出消息,这家公司化运营的自媒体收获了300万元投资,估值达3000万元。至于投资方,则是近来在自媒体圈颇有建树的财经作家吴晓波参与的狮享家新媒体基金。
江湖风雨,洒在传统出版业的土地。过去,出版机构算是布下了各显神通的“八卦阵”,而今,以自媒体作为切入口的“十点读书”们,却意图整合出版机构的资源,实现流程再造,进而介入行业的根系。一旦这条道路走通,关乎出版,也许将延展出一条全流程的“纵贯线”。
“十点读书”是谁?各大自媒体排行榜的常客,最早深耕出版行业的公众号,出版社最早的新媒体合作及宣发渠道之一……可这些都只是部分答案。关键点在于,“十点读书”背后,站着250万鲜活的用户,围绕最核心的“人”,新的出版图景也许正在渐次展开。
2014年10月,“十点读书”创始人兼CEO林少在分享时表示,公众号的粉丝数为70余万。不到一年时间,公众号的粉丝已突破250万,且孵化出女性阅读类账号“她读”、电影类账号“十点电影”等。而在网络电台的拓展上,“十点电台”也已集聚了数十万粉丝。
“矩阵”的打造,蕴藏了更深层的意图:连接人、服务人、运营人。这恰是新媒体不同于将书视作绝对主体的传统出版机构的地方。
事实上,“十点读书”的盈利起点,是传统的广告。通过热门文章吸取流量,将流量变现为广告,再做好内容扩大流量,吸引更大规模的广告,如是的媒体盈利模型,也是目前多数读书公众号的道路。
可广告和估值之间,确实存在矛盾。多数投资人并不愿意为无法迅速扩张的广告模式埋单,因此,如何出新,就成为关系读书类账号生死的关键。
“十点读书”的实践是,在定制广告的同时,介入出版行业,先从卖签名书开始,逐步向出版图书转向。
经过早期的原始积累,“十点读书”与国内百余家出版社形成了合作关系,约稿作者达300多人,成为出版社推荐新书、发布书评的优选渠道。今年9月,公众号文章的第一本合集将集结出版。此类尝试今后还将延续下去。
此外,因为一端聚合了作者,另一端有出版社的资源,读书类公众号“攒”出版选题的能力就大幅提升,众筹出版等较新的玩法也就能得到顺理成章的接续。
对比起来,传统出版机构固然拥有更专业的作者队伍,也在线下渠道经营多年,但对于线上的营销推广,却略显乏力。当出版失去了用户反馈的土壤,判断的依据也就变成了经验。在纯文学或者学术出版的领域,经验当然仍属首要,但在畅销书领域,数据却每每能避免误差。在短期内无法迅速建立运营线上渠道的情况下,与读书类公号合作,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长此以往,不同出版社之间的异类差别、同类竞争,也就向同一个平台上不断引导,直至合流。
吴晓波在陈述看好“十点读书”的理由时说,“阅读本身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书的背后是人,人的背后是共同的兴趣,由此,我们可以共同建立一个以爱书人为主的移动社群。我们成为“十点读书”的投资人,相信在阅读市场上是能够帮助“十点读书”获得更多资源,更加主流化。”
从聚焦书到汇集人,支脉和主流的分野正日渐模糊。更重要的是,“十点读书”可能只是开始,当“纵贯线”逐渐增多,关于图书出版四通八达的新兴网络,恐怕也会就此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