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印刷行业协会

SHENZHEN PRINTING ASSOCIATION

二维码
深圳印协会员管理系统

资讯平台

数字时代,我们准备好了吗?

时间:08/11/2016 发布者: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进入新世纪,图书馆服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的标志之一是数字服务方兴未艾,而文献资源是图书馆的立馆之本,也是图书馆开展各项服务的基础。近年来,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所占比重逐年上升,国内有些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占比已经超过70%,未来数字资源将被更广泛使用,数字资源的行业发展将会越来越快。但从整个图书馆行业来说,在相当长时期内,传统纸质媒介仍将是图书馆最主要的馆藏,并将与数字资源馆藏长期并存。当下数字资源服务面临诸多问题,面对日益增长的读者需求和数字资源方面存在问题的矛盾,我们是否已经准备好?且听上海图书馆采访中心主任倪道敏一一道来。

  据统计,我国数字出版产值从2011年的1377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4400亿元,年均增长34%。从产品来看,电子书产品从2011年的90万种增长到2014年的160万种,互联网原创产品增加至201万种。从趋势来看,数字阅读已经被大众所接受,2014年数字阅读率达到58.1%,首次超过纸质阅读。

  据对国内606所高校统计,2014年文献资源购置费平均每家为481万元,比2013年上升了15%,其中纸本文献经费为260万元,约比2013年增加8%,数字资源经费为220万元,约比2013年增加20%。2014年国内引进资源共计4.93亿元,其中57%为纸本资源、43%为数字资源。数字资源的比例从2001年的8%上升至2014年的43%。

  而对全国公共图书馆统计显示,2013年电子书藏量为37767万册,2015年达到83041万册,虽然所藏的电子书以旧书为多,品种类同,但也可以看出,数字服务正成为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图书馆采购数字资源新模式

  相比国外,国内数字资源在出版使用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极少数出版社尚在尝试集新旧资源于一体,以图书馆为销售对象的电子书平台,但目前未形成规模效应,其平台服务和销售模式还处于不确定状态。而全球出版有影响力的Elsvier出版集团数字资源销售所占比例已经超过80%,Wiley以及Springer均超过70%,这些出版社每年出版的期刊和图书品种数远大于国内的出版机构,全球资源年销售额达到数十亿美元,在国内他们已经拥有众多的使用单位,服务平台和销售模式也日趋成熟。

  国内中文电子书一般通过集成商采购,图书馆会面临资源质量差、版权不清晰、平台不稳定等问题,从发挥资金效益最大化的角度,图书馆还可以尝试采购数字资源新模式:

  1.联合采购。几家图书馆共同采购一个或数个数字资源,共同使用,供应商确定总价,采购人协商价格比例。联合采购的优势是采购的价格比单体采购要低,特别是对于一些有需求但通过常规采购而不能获得资源的单位来说,能够以低价获得资源。

  2.捆绑采购。即纸本资源和电子资源一起采购,是在原纸本采购的价格上增加少量的经费获得数字资源,特别适合具有文献保障功能的图书馆。

  3.纸转电采购。由纸本采购转换为数字资源采购,能够获赠纸本资源,是纸本资源转向数字资源较好的方式,保持文献资源的连续性。

  4.全库采购。对供应商提供的数据库内容全部采购,总价比较优惠,但总库的价格比较高。

  5.选择性采购。对供应商全库中的资源进行有选择性的采购,可以按照预算采购所需的品种,但单价较高。

  6.出版社直采。直接向出版社采购所需的资源,版权有保证,且内容新,但采购过程比较繁杂,国内出版社向图书馆销售电子图书意愿不强,采购案例不多。

  7.按需采购。根据读者的使用需求进行采购,这种采购模式国外较早出现,国内外尚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尚未出现统一模式。集成商、出版社和图书馆需要在统计互信、结算触发等机制上取得一致,在完全按需采购或是可控按需采购等方式上达成共识。

  8.区域性买断。由单个图书馆出资买下全国或一个地区的资源使用权,受益单位多但出资单位采购资源价格较高,这种模式国家图书馆、中科院图书馆等单位均做过很好的探索。

  国内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中的难题

  图书馆作为全民阅读的重要阵地,在加强纸本图书服务的同时,也不断向数字资源服务转型,近年来虽然取得不少成绩,但同时遇到许多困难:

  1.中文电子图书新书少。相比外文图书和报刊资源,中文电子图书新书的销售品种少,质量也不高,主要的原因是出版社要确保纸本书的销售,又担心电子书被盗版。图书馆在采购新的电子书的时候,应当充分考虑出版商的利益,以适合的价格获取资源,不能总想以低价获得并取得无限制的免费阅读。

  2.外文文献流通量少。外文电子图书价格高,市场成熟,出版社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销售模式,但作为非母语国家,如果是非特定读者群的单位,外文文献的使用量还是偏低的,因此既要加强宣传,又要和一些专业、高校图书馆合作,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弥补专业型外文电子图书使用量不足的问题。

  3.数字资源版权问题。一般而言,图书馆向中间商采购数字资源,有的中间商所拥有的资源版权清晰,无盗版问题;而有的中间商所获得的资源来路不明,一旦图书馆采购向读者开放,会引起法律纠纷。图书馆在订购数字资源的时候,应该签订明确的免责条款,对可能发生的法律问题,应当明确由供应商承担。

  4.电子书格式问题。移动阅读将是数字阅读的发展趋势,据我们对使用情况统计,PC阅读与移动终端人数比,2013年为4∶1,2014年为3∶1,2015年为3∶2,通过读者的自携载体(BYOD)下载电子书将会变得越来越便捷,但这种阅读方式对电子书的格式要求越加严苛,这种格式的电子书明显要优于PDF文件,但这类格式的电子书转换成本高,对这类电子书的采购,图书馆应加强合作以降低电子书的转换成本。

  5.平台体验以及网络问题。数字资源的使用具有便捷性,但有些网络资源或受制于供应商的平台,或受制于网络,体验效果不佳,采购的资源并不能被顺利使用。图书馆在订购数字资源时要进行测试,采购以后要及时跟踪,发现问题应及时与供应商联系,并且应当把相关违约责任在合同中明确。

  6.资源发现与跨库检索。在浩瀚的数字资源当中,读者要检索所需要的资料并不容易,图书馆可以开发资源发现实现各数字资源的跨库检索,在订购资源时,应当要求供应商提供资源的元数据。

  7.定价机制。中文电子书的定价比较混乱,价格低的一种书一元都不到,高的要数百元甚至上千元,关注电子书的使用量是确定电子书价格的关键,可参照纸本书的借阅成本,合理提出电子书的定价。

  8.数字资源与纸质资源的关系。高校与专业图书馆数字资源比例远高于公共图书馆,一方面是这些图书馆的专业要求,另一方面是读者群接受电子资源的程度远高于公共馆。公共图书馆要满足各阶层的读者需求,纸本书将和电子书并存相当长的时间,而对于一些图书馆来说,还要进行文献的典藏,因此纸本书的采购并不会随着电子书的发展而消失。

  9.统计数据。电子书的采购与使用,要及时统计点击数、使用量等一系列数据,为以后的采购作依据,一方面要合理设置统计指标,反映数字资源实际使用的真实性;另一方面,要对供应商提供的统计数据进行查验,防止供应商为片面追求利益而造假。

  10.开放资源获取。有条件的图书馆,特别是专业类的图书馆应当安排专人收集、跟踪、整理和维护开放资源,使之成为数字资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纳入资源发现,但开放资源不稳定,不像购买的资源那样,供应商必须承担被合理使用的义务,有些开放资源只能暂时性的被使用,因此获取开放资源应该充分调研,并不断跟踪和维护,保证能够正常使用。

上一篇: 食品包装SC和QS标识为何“共存”

下一篇:北京台历挂历印刷厂解读印刷人须知晓的要点